拍攝日期:2020/1/14
路線與總里程:台東成功-長濱-花蓮豐濱-花蓮市區-新城-秀林-宜蘭南澳(217公里)
拍攝工具:HTC Desire 10 Lifestyle手機
早安 成功
連續兩天騎了超過240公里
第三天會騎多遠?希望一路平安
環島第3天首站
來到離市區不遠的三仙台
三仙台 阿美族語稱為Nuwalian 意思是"最東之地"
另也稱Pisilian 意思是"牧羊之地"
漢人與阿美族原住民對三仙台有各自傳說
漢人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何仙姑與李鐵拐曾在此停留 故稱三仙台
阿美族傳說:三仙台有"海龍" 名喚"及發烏安" 守護著"最東之地"
三仙台除了特殊的地形外
另有座跨海拱橋
8個拱形不知是否代表著"八仙過海"之意?
這裡也是每年跨年迎新年曙光的熱門景點
走跨海拱橋到對面
橋上拍三仙台海岸
當天風浪還是很強
在橋上就可以感受到冬天的冷冽
到對岸了
究竟對岸有什麼呢?
許願亭
太陽寶寶
背後有個郵筒
這是某年跨年在許願亭上新設的吉祥物
許願亭兩側可以登上島的制高點
但我沒有繼續走下去--因為我媽打電話說要回去了
畢竟早餐都還沒吃就來了
回程
猜猜看這是什麼果實?
相信一定會有人回答是鳳梨或釋迦
答案:林投
這是台灣很常見的防風林植物
蘭嶼的達悟族會拿來曬飛魚
客家人也會拿來編織草鞋
上圖是未成熟的林投果會被誤人為是釋迦
成熟的林投果也會被誤認是鳳梨
吃完早餐後
前往石雨傘
拜沈文程一首"來去台東"所賜
石雨傘聲名大噪
石雨傘其實是平衡岩
一塊長形的岩石支撐表面面積較大的珊瑚礁岩
宛如一把雨傘 稱為石雨傘
或許有人會覺得像一朵香菇
但旅遊 其實要帶著想像力出門的
接著來到八仙洞
八仙洞其實是文化遺址
因為這裡曾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文物
是目前台灣已發現的所有文化遺址中最古老的(約5000到25000年前,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因八仙洞遺址位於台東縣長濱鄉
也被稱為"長濱文化"
八仙洞因為地質容易崩塌的關係
安全問題考量 現在禁止入洞內參觀
過了長濱 就進入花蓮縣內了
事實上在環島之前
花蓮是我台灣本島唯一沒有到過的地方
進入花蓮的首站是豐濱鄉北回歸線標誌
台灣有5座北回歸線標誌
嘉義有兩座 一座在水上(台1線上) 另一座是東石漁人碼頭
水上幾年前有去過 東石那座環島第一天就來造訪了
花蓮有兩座 一座在瑞穗舞鶴(台9線上)
另一座是台11線的豐濱(下圖)
另外澎湖馬公也有一座 總計5座
北迴歸線附近店家有貼了張台灣原住民地圖
目前台灣中央認定有16族原住民(含平地原住民與高山原住民)
阿美族最多人 其次是排灣族、泰雅族(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2D9680BFECBE80B696AE877E39804F08 )
另外還有三族雖尚未中央認定 但已為地方政府公認的原住民
分別是:西拉雅族、大武壠族與馬卡道族
這三族已由花蓮縣富里鄉認定(西拉雅族也獲台南市政府認定 馬卡道族也獲屏東縣政府認定)
另大概還有10族左右尚待認定
所以台灣至少有近30族原住民
由於東部是原住民人口較多的地區
因此來到東部還是做功課認識當地原住民
別把張三當李四了
石梯坪
這裡有豐富的海岸地形景觀外
每年5-10月是賞鯨季
從附近的漁港啟航前往太平洋賞鯨豚
石梯坪有藝術家的作品
這螺旋採黃金比例原則創作的(作品名:旋轉)
新社部落(不是台中那個舉辦花海的新社喔)旁的藝術作品
順道一提 新社部落的原住民是噶瑪蘭族(過去曾被誤認是阿美族的一支)
台11線舊路的"親不知子懸崖"
現在旁邊有新豐隧道後
舊路已不開放車輛行走 變成空中步道
因為我跟我媽都有懼高症 所以不敢下車來走
磯崎部落(撒奇萊雅族)
和前述的噶瑪蘭族一樣
撒奇萊雅族過去也被誤認是阿美族的一支
現在已經正名且獲中央政府公認
台11線上拍的山景與海景(在壽豐鄉)
中午抵達花蓮市
當然 先填飽肚子再說(可惜的是在吉安沒去貨櫃星巴克拍照打卡)
花蓮街頭已瀰漫著濃厚的年節氣息
每年都會舉辦太平洋燈會
今年從1/18到2/16(除夕休園)
在鯉魚潭與東大門夜市
環島抵達花蓮那天燈會還沒開始
還在布置中
2020花蓮太平洋燈會官網:http://hualien-lantern.com.tw/
下午來到花蓮市區不遠的七星潭(屬新城鄉,其實是花蓮市與新城鄉交界)
那裏有間柴魚博物館
柴魚博物館在2003年開幕
但2017年火災燒毀
現址是火災重建後在去年重新開幕
七星潭
本來是湖泊外型很像北斗七星而得名
但日本統治時期為了建造機場填平了七星潭
現址其實叫月牙灣
是原本居住七星潭的居民被日本人強迫搬遷的居住地
但畢竟懷念以前居住的地方
所以 月牙灣改名七星潭
七星潭在全台最長縣道--縣道193上
附近是花蓮機場
有尊觀音像
帆船石
奇蹟的一張(剛好拍到飛機起飛)
不過在縣道193遇上下雨
這是環島以來首次遇上雨天
幸好雨勢不大也沒下很久
太魯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坊
離台8線終點約3公里
這塊牌坊是中橫的象徵
旁邊有塊石碑
代表進入中橫與太魯閣國家公園
立霧溪峽谷
離開太魯閣
進入全台灣最大的鄉鎮--花蓮縣秀林鄉
這也代表要進入蘇花公路了
和南迴改一樣
蘇花改是不能走兩輪跟大卡車的
所以只能走蘇花舊路(台9丁)
清水斷崖
在崇德隧道旁
是蘇花公路知名景點
本身有懼高症
但又覺得眼前景象非常壯觀
有著懼高症的人騎在狹窄的舊蘇花公路
而且周邊還有大卡車行駛
確實會讓人心驚膽顫
但是 壯闊的太平洋之美卻又讓人興奮
這就是騎舊蘇花公路的心得吧
雖然有蘇花改 但白牌車不能騎
必須跟"學長"(大車)走在舊蘇花
天候不佳時人身安全很難保障
不知不覺騎到宜蘭縣內
由於天色已晚
最後落腳宜蘭南澳
找到一間民宿
民宿主人是對老夫婦
抱歉打擾兩位老人家
也非常感謝提供給兩位外地人住宿
值得注意是里程數(隔天補拍)
第三天騎了217公里 環島三天每天破200公里
進入第四天會不會抵達北海岸?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待續)